俯瞰八桂大地,一座座桥梁星罗棋布,跨山川沟壑,接城镇乡村,便利群众办事出行,改善民众生产生活,铺就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坦途。
从临河叹息到万桥飞架,穿越山河的通途不断延展。八桂大地宛若一座灵动的桥梁“博物馆”,诉说广西桥梁建设的奋进故事,描绘新时代壮美广西新画卷。
广袤的八桂大地山环水绕、千沟万壑,独特的天气特征情况和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奠定了这片土地万桥飞架的地理基础。
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岭南“新道”的修筑和“交趾道”的开通,广西先人搭起简易的桥梁,拉开桥梁建设的帷幕。秦汉时期,广西桥渡建设进入初步发展期。唐、宋时期,随着道路交互与通行继续扩展延伸,桥梁数量随之增多。到明、清时期,广西建桥的技术和工艺有了新进步。据清代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广西通志》记载,当时广西各地较为重要的桥梁有1007座。这些桥梁屹立河川之上,对改善广西古代交通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5年,广西近代公路桥梁史拉开帷幕。为满足现代交通工具的通行要求,广西近代桥梁的建造、养护和管理逐步引入国外先进工艺和材料,跨径和承载能力有所提高。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西桥梁建设翻开新的篇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资产金额来源多渠道、施工机械化水平提升,广西公路桥梁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期。据2009年公路桥梁统计汇总,仅1991至2009年间,广西公路桥梁数量从5587座增长至1.4万余座。不一样、不同跨径的桥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展现广西交通特别是公路桥梁的强劲发展势头。
进入21世纪,广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持续掀起交通建设热潮,进一步打通大通道、建强大枢纽、织密大网络,努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桥梁建设也迎来高潮期。这一时期,桥梁工程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看重质量效益转变,设计水平、质量水平、科学技术创新水准不断提升,相继建成扶典口西江特大桥、相思洲大桥、平南三桥、天峨龙滩特大桥等一批安全、美观、耐用的桥梁。桥梁建设硕果累累,一批高质量桥梁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时至今日,广西在山川河谷间架起3万座形态各异、类型丰富的公路桥梁,逐步形成以大跨径拱桥为标杆、多种桥型并举的格局。这些桥梁不仅深刻改变了广西地理空间结构,让无数天堑变通途,更成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纽带。
“世界拱桥看中国,中国拱桥看广西”,广西拱桥数量质量均居全国前列,被称为“拱桥之乡”。
伴随桥梁事业的发展,广西拱桥“一骑绝尘”,突破一系列科技瓶颈,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不断引领世界拱桥实现跨越发展,让中国拱桥灿烂文化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
在桥梁建造领域,桥梁的主跨长度,是衡量桥梁技术水平和建设能力的重要标志,拱桥也不例外。
拱桥自诞生以来始终没有办法摆脱拱圈施工搭设支架问题,建桥需要用大量木材、铁件,不仅工期长,且易受水毁影响,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拱桥施工安装费用远超于其他桥型,极大阻碍了河流山谷地区拱桥跨径的突破,成为建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968年,以郑皆连院士为代表的桥梁建设者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提出无支架施工搭建拱桥的大胆设想,利用悬吊的拉力代替搭支架承受的重力,由此研发出钢丝绳斜拉扣挂松索合龙工艺,并将此工艺运用在灵山三里江桥建设上,圆了千百年来人们无支架建桥的梦想。这项技术创新在全国引起轰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组织代表前来参观学习。随后,这一新工艺迅速在全国推广,仅广西用这项技术修建的双曲拱桥就达上万延米,建成跨径100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40多座,几乎跨遍了广西大江大河。从此,广西桥梁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中国修建拱桥最多的省区市之一。
1996年,广西桥梁技术团队首创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技术和千斤顶斜拉扣挂连续浇注拱肋外包混凝土技术,建成主跨312米的邕宁邕江大桥,成为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被迅速运用到国内多座特大桥的建设上。
随着材料、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无支架施工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技术被广西桥梁建设者应用在更大跨度、更大吨位、更重工类的桥梁建设中,成为修建大跨径拱桥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2020年,主跨575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南三桥又一次刷新拱桥跨径纪录,成为中国桥梁“新名片”。作为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桥梁技术团队积极探索关键技术,不断攻克壁垒,首次把“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方案成功应用到拱桥建设中,开创了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径拱桥的先河。同时,桥梁技术团队研发了膨胀收缩可控的管内混凝土材料及灌注方法,克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最大质量瓶颈。平南三桥先后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2022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基础设施奖”提名等奖项。
2024年,世界首座跨径600米级的混凝土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实现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百年跨越”。天峨龙滩特大桥技术复杂,设计难度巨大,远超现行规范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在建设过程中,桥梁技术团队对降低拱肋混凝土应力水平、劲性拱骨架合理强劲度选择、减少拱肋纵向配筋、外包混凝土材料性能调控、外包混凝土浇筑等大跨混凝土拱桥建造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取得重大成果,有效保障桥梁品质。天峨龙滩特大桥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1980年建成的前南斯拉夫KRK桥跨度大210米。把此前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445米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
经过多年学习、借鉴和创新,广西拱桥在一次次建设实践中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如今,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技术成就,广西拱桥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座座桥,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还以其独特的记忆符号深深镌刻在历史长卷中,在桥梁章节绽放异彩。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千百年来,桥梁建设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不屈的精神,架起一座座飞虹,成为推动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1939年,承载着便利群众防空任务的桂林解放桥在抗战中投入建设。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桥梁建设者不分昼夜、接力奋斗,历经10次洪水、73天空袭警报,在技术不够成熟、经济极度困难、物资异常匮乏的情况下采用人海战术以纤绳挎肩,一镐一铲,拉动山河变迁。不到一年时间,大桥建成且未发生工亡事故。
2021年,广西在建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的施工现场,面对广西交通建设史上顶级规模、技术最复杂、标准最高、跨越海域环境最复杂的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者一直在优化施工组织,大胆采用锚碇填芯一次性连续浇筑的方案,最终克服浇筑方量大、温控要求精准性高等困难,两次打破锚碇填芯浇筑世界纪录。
无论桥梁建造技术如何更迭,不变的是桥梁建设者克难攻坚的决心和对工程品质的执着追求。
天峨龙滩特大桥钢结构加工,以毫米级为单位,外法兰和节段端面误差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基本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培森柳江特大桥全桥184个索导管和斜拉索完全对中,居中定位误差均在2毫米以内……这些精微的数据,是桥梁建设者执着于品质的生动体现。
广西桥梁建设者砥砺奋进做桥梁技术发展引领者,不断勇攀高峰,几度刷新拱桥世界纪录,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第一拱”,成为拱桥发展风向标,造就了“世界拱桥看中国,中国拱桥看广西”的佳话。
谈及拱桥对世界的影响,郑皆连院士说:“当前,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和混凝土拱桥在跨径和建造技术方面居世界前列,为国外在建造大跨度桥梁时提供了比较方案,未来,我国桥梁将在中外文明交流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代代桥梁人追求卓越、创新求变、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体现广西交通工程师乃至整个广西交通行业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如今,桥梁建设者以情怀为笔,桥梁为墨,用实干实效书写广西桥梁最美华章。(通讯员 谭雪飞 李雪芝 唐春梅 刘娜利 记者 黄远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